2024年8月24日星期六

盛世蝼蚁饿死悲剧热传网民共鸣如潮

8月16日,微信公众号“贞观”发布作者署名为“十二橡树”的文章《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文中描述一名于1991年出生来自宁夏西海固一山区的女子,毕业于北京一所名校,职业为会计,毕业后几年一心考公务员,取得家乡省份事业单位笔试第一的成绩,但连连因面试环节失败,最终失望的远走他乡,但还是找不到匹配的工作。临死前连电费也交不起,冰箱里没有食物。警方调取的死者生前消费记录显示,她无论吃饭还是买任何东西,几乎没有超过五块钱。临死前二十天都没有出门,没有点过外卖,也没有做饭,电话记录也显示她没有与任何人通过话,极大概率就是在孤独中饿死的。她租房所需的房租和她的生活费,都是她父母东借西凑筹措来的。该女生今年6月饿死在出租屋内,死后约20天才被发现。

文章写道,“一个西部贫困山村女孩,经过怎样的努力,考入北京某211名校,毕业后的几年,一心考公,多次取得家乡省份事业单位笔试第一的成绩,却连连因面试环节落榜,最终又怀著怎样的失望远走他乡,依然没有找到与内心孤傲、与名校出身、与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最后又是在怎样的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33岁的生命?”

文章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随着该文章在社交平台热传,“33岁女子饿死在出租屋”“警方回应女子饿死在出租屋”等多个话题冲上多个社交平台的热搜,其中多个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到数千万,引发网友大量留言和转发。比如,“狠心看完,是哭着看完的”“看完了全文,觉得很悲凉;好像能理解她,又好像不能理解她”“再难,熬过去就会好,逆境中要善待自己”“坚强活着。不然真的会被现实打倒”。

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表示,《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这篇文章看得让人心酸不已,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大多网民表示“心痛”、“泪目”、“看哭了”。也有人认为,女孩肩负著家庭的希望,然而社会的不公让她无法得到一份与自己能力和期望相匹配的工作,从而导致该女生抑郁。也有网民斥责社会的不公,在中国考公务员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不行,是个“吃人”的社会。人们议论究竟是谁杀了这个女孩?有网民说,“这是习近平的新时代,也是中国宣布全面脱贫进步小康的第三年,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竟然饿死在租住的公寓里,这才是现实版的中国梦!”女子饿死在出租屋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

根据媒体后续的调查得知,该名女子陈可2017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专业为会计学。19日下午,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证实“确有此事”,案发于该市秦都区,目前案件“正在处理”,后续情况可以关注通报。对此,有网友表示“这次终于不辟谣了”,“如果不传到人尽皆知,它们还会‘处理'吗?”

然而,网民还是低估了当局的无耻。当局不愿让民众围观“盛世蝼蚁”的悲歌,文章造成“重大舆情”,这是对习天下盛世的质疑,于是首先是发出“杀死这个女孩的事物,也正在一点点杀死我们”、“她所遭遇的,我们也往往难以幸免”的网民声音第一时间就被屏蔽。然后刊登文章的微信公众号“贞观”在8月18日发表声明称“文章发刊后在社交媒体引起碎片化传播,间杂扭曲解读和质疑猜测,尊重死者,保护作者,避免歪曲解读和过度猜测等考虑,贞观将文章进行下架删除处理。”网民质疑“贞观”遭施压删文,留言反问:“把所有打鸣的公鸡杀了,天就不会亮了吗?”8月21日,在微信平台搜索“贞观”公众号已经无法找到,账号的菜单栏也消失不见,表明该账号已经被网管部门禁言。

文章引发民众对中国经济真实情况、年轻人心理素质、公务员招考可能不公等热议。对于女子想通过考公务员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做法,有网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说,体制的大门早就对平民关闭了。“在中国,别人的机会未必是你的机会。因为从来就没有公平过,你的出生已经决定你的道路。”“刚毕业时考过公,选了最热单位的最新政策办公室,笔试第一没用,笔试第一+面试碾压同样没用。人家可以今年先空窗不招,明年再安排预定人选。(内容有省略)至于这几年,根本没有萝卜坑给平民子弟了。”

有网民认为女子只不过是“盛世蝼蚁。体制牺牲品”,“估计2周后就没人会记得这事了,直到轮到自己了,才会唤起记忆。”网络大V“LT视界”认为:“很难说哪种说法是对的,她自己杀了她自己,阶层的禁锢杀死了她,或者体制环境杀死了她,都对。只是希望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自己的现状从这个悲剧中吸取一些教训,或许说,生命是第一位的。”

网民朱哥说:“现在好岗位都被关系垄断了,穷人家的孩子如果不是相当优秀,找工作真的难,我儿子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网民01703说:“看完几乎窒息,太压抑了。她已经很努力,这个时代并没有给她机会,她拉黑所有亲人的时候心里面该多绝望?!”

网民robbinycb说:“你说这是个案,是的,是个案,但这个个案,更是一个转折,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你可以不反思,你可以不关注,但是当时代的尘埃落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忍着别喊疼。”

网民i3dl6hb说:“我们没有死者那样的生活经历,就不要轻易评判了。是想一个农民的家庭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多少?在这个孩子身上又背负着这个家庭多少的希望?这个孩子有多大的压力。就现在这种就业形势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彷徨无助。这个事件只不过是那种彷徨无助的放大。只能说明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现在越来越难了。”

网民遛着弯儿的木子李说:“平困山区出来的211女大学生,估计是全家族或者全村的希望,曾经大家的骄傲,全家举债供养大几年,毕业几年考公没收入,理想和现实差距巨大,周边难免闲言碎语冷嘲热讽的,没有信心绝望了,这个阶级固化的时代,跟几十年前考个好大学,就可以鲤鱼跃龙门已经不一样了!普通百姓都要调整好心态[,安心做时代的蝼蚁吧!”

前南方都市报记者魏春亮在其微信公众号“亮见”发表文章《租屋里的女子,到底为何而死?》,文章说,在这件事里看到的,是底层出身的奋斗者,一路走来的不易。这种不易,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功成名就的艰难,更是心灵深处独自背负的困苦。贫穷带来的敏感、胆怯和自卑,自卑与孤傲相互交织的纠结,背负家人期待的重压,过高的自我期待,面对差距时产生的局促与不自洽,而当这一切涌来,我们又要面对与身边亲友的隔阂和无法沟通,再由此生出难以排解的孤独与无助……

前南方都市报记者孙旭阳在其微信公众号“卖杏花”发表文章《非虚构,死在出租屋里》,文章说,除非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浮光掠影,越来越故弄玄虚,越来越飘离中国的地面,非虚构写作在政治和商业上,都是逆泥石流而上的自我献祭。十年来,非虚构写作在各平台中道崩殂,选题和文风一直暧昧拧巴,最大原因即在于此。如果将“写作“的范围从故事扩大到评论,“非虚构评论”更是日暮途穷,甚至可以说已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现在看到的是,被锁在出租屋里的非虚构,与窗外虚构的世界正慢慢苟合为一体,享用同一个故事。

作者维舟在其微信公众号“维舟”发表文章《那个死在出租公寓里的外地女孩》,文章说,这当然是个悲剧,但很容易被看作是个人的悲剧,仿佛她走到这一步,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本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她本来就是病人。这么想也自有道理,但这么一来,我们的反应其实和“冷漠”没有什么区别:她是不可言说的,真相已随着她的死去永远消失,背后的社会原因也因此无法追索,何况她是异类,其处境不会落到我们头上,既然如此,她死后,我们照常生活就是。

维舟的文章说,然而,她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处境,与其说是她自己的选择,不如说是她没有选择,甚至她如果早十年出生,社会环境不是那样,她的人生不至于走入绝境。就此而言,她就算有精神疾病,那也是她困境的结果,而非原因。此事能激起那么多人的共鸣,意味着人们本能地觉得,这样的事,在现实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甚至跟自己距离并不遥远。人们默默地活着,默默地陷入绝望,又默默地死去,这就是现实中许多人的真实处境。让我们正视这一点,因为所有的改变,只有在正视它之后才有可能发生。

作者里约热泪奴在微信公众号“常识流通处”发表文章《是谁杀死了那个出租公寓里的外地女孩?》,文章说,因为某种压力,这篇文章被删除了,但作者毫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压力”来自于它传递的是一种负面信息,但一个基本常识是,那些被称为负面的事物,不是不让被看见就真的不存在。现在想来说一下,到底是什么杀死了这个可怜的女孩?是下行的经济环境。是不公的竞争、各种隐性的社会腐败。是贫困地区根深蒂固的愚昧落后。是她的心气。是人心的贫瘠。

里约热泪奴的文章说,杀死这个女孩的事物,也正在一点点杀死我们。再说一遍,女孩的悲剧只是个案,但她所遭遇的,我们也往往难以幸免。世道艰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有更多与悬崖对抗的勇气,就要学会捍卫那些庇护我们正常生活的常识,要学会为不公而呐喊,学会对他人命运有更多共情,学会用爱、悲悯来填充内心。

作者张3丰在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发表文章《“死在出租屋的女孩”如何被城市吞噬》,文章说,“贞观”发的那篇“女孩死在我的出租屋”的文章,尽管作者开始也为它的叙事风格感到不适,但是却没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是因为对自媒体生存现状的判断。一个自媒体发布本地负面故事,能达到10万+阅读而不被谈话和删除,原因只有一个——这个故事的源头,本身就是来自警方。当“贞观”因为文章阅读量太大被删除(估计至少有500万以上阅读),发了两篇声明,坚持“事情是真的”的时候,作者就坚定了这个判断。因为在当地压力下,还能坚持“事情是真的”,答案也就只有一个,那些基本事实,都是警方认定的。

张3丰的文章说,在传播上,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幕:过去,有媒体或自媒体写出负面,人们会想质疑公权力,警方介入辟谣,“文章不属实”,舆论就戛然而止。这一次的“负面”,很多人质疑写作者和发布者,而警方却出来回应“是真的”。作者读了之后也感到压抑,但没有怀疑过女租客重要事情的真实性,是因为最近接触了不少贫困的年轻人——他们喝咖啡,可能也发社交媒体,晒出良好的生活,但是事实上不仅没有钱,精神状态也堪忧,处在脆断的边缘。坦白说,女孩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社会,在日本,就是NHK电视台关注的“无缘社会”的主题。在中国,这种境况更加复杂,也更艰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