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1日星期三

“人矿”爆红成为2023年第一个敏感词

1月4日“人矿”一词在新浪微博上爆红,迅速登上热搜,这是继“躺平”、“润”走红后,又一个爆红网路的新名词。随着“人矿”这一新词在网络上不断的发酵,在数小时后立刻被所有社交媒体平台封杀屏蔽,成为2023年第一个敏感词。但是“人矿”被封杀后引起更多关注和热议,被称为顶级的知识创造,传递出了这个时代缩影下的人间悲歌。

“人矿”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由中国官媒提出。1984年3月,党媒《人民日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首先使用“人矿”一词,意思是说,人是一种“资源”。2020年中旬,光明网发布一篇题为《高质量发展的人力富矿:中国拥有1.7亿人才资源》的文章,并称要让“人口红利”叠加“人才红利”,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人矿”在今天被网民重新定义,用作对在中共极权下无力掌控自身命运的民众个人命运的调侃和比喻。网民把这个词翻成了英文,叫“Huminerals”,就是human(人类)跟minerals(矿物)的合体。而人矿的定义就是读20年书、还30年房贷、养20年医院,从生下来就被当作消耗品使用的中国人,一辈子被剥削、压榨套取利益,最后还被买卖人体器官,是为终极“韭菜”。

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张“人矿解释图”称:“我们不过是和石油、铁矿一样,不可再生的资源,燃烧制炼,发光发热,用完后,只剩几两矿渣。”字字句句皆凸显中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无奈。知名作家李承鹏认为,我们“人矿”除了拥有被掠夺、开发一生的优点外,还有再生下一代人矿的独特优势,并自费抚养、教育、培训,如发现下一代出现异常,会自动阻止,惩戒。只有少数不愿再当人矿,但会被矿主和其它人矿视作放射性污染物质,孤立、放弃、粉碎、深埋。无聊,或惊心动魄的一生。

在问答平台知乎上,网民们对“人矿”一词进行了热烈讨论,不少话题被网民广传,成为传播“人矿”的主要平台,因此相关讨论全部遭到当局的清理。知乎网民拉丁鱼Latinfish说:“人矿这词好,不在于它的辞藻多华丽创意多新颖。人矿好,就好在难听,好在直截了当,好在鲜血淋漓,好在把太平背后的血与泪、骨与髓活生生地挖了出来,血淋淋地呈在你眼前,叫你无从可逃。”

知乎网民“叶泊枫”说,“‘人矿’相对于‘牛马’,更容易被接受,也就更容易被传播,相对于‘无产阶级’,‘人矿’更加富有斗争性。无产阶级只是描述了一种财富状态--你除了自身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却并没有概括出你一无所有的原因。而‘人矿’则不然,一看到这个词,你会立刻代入一种情境--谁是矿?谁在挖?”另一个网民懦夫拉黑吧说:“如果称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有很多事情无法解释。如果称人矿,那就全说得通了。”

知乎网民章挽之撰写的《关于人矿的十个真相》受到众多网民的欢迎,走红网络。文章写道:

1,人矿意味着,你是资源,不是主体,你是手段,不是目的。耗尽一生的能量,是为了成全他人,而不是追逐自己渴望的人生。

2,人矿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开采,使用,残渣及废气处理。最初十几年,在你身上投资教育,目的是把你开采出来,成为可以使用的矿。中间几十年,是使用和消耗的过程。最后不能用了,以尽量不污染的方式处理掉。

3,人矿一生所产生的能量,除了用于推动社会前进之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开采新的人矿。因此,人矿是可再生资源。适合这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4,但特殊情况下,人矿也可转换为不可再生。可能情况有:人矿的能量被极度消耗,无力开采新人矿。人矿有了主体意识,认为消耗自己开采新人矿无意义。人矿本能抗拒作为矿的一生。

5,人矿的价值,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似,人矿过于充足,反而变得廉价,稀缺才使其昂贵。

6,石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理,人矿消耗不充分,也会有余力琢磨有害的事情。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找到充分消耗人矿的办法。

7,与人矿对应的概念是矿主,指家里有矿的人。矿主采煤矿,是给了煤燃烧自己的机会,矿主采人矿,则是给了人奉献自我的福报。社会进步的过程,是消耗不可再生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过程,是矿主从煤老板进化为人老板的过程。

8,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主要靠人矿驱动。作为人矿几乎别无选择,要么当燃料驱动它,要么被它的车轮碾过。反而言之,如果人矿不去驱动它前进,那么剩下的人矿也不会被碾。但总有人矿认为,作为燃料的一生,比被碾过的一生更有价值。

9,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人矿的时候,其实就是你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人”与“矿”,本身就是天然矛盾的。人是衡量万物价值的主体,矿是被人衡量价值的客体。矿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而人之所以感受到自己存在,是因为他还有需求。

10,觉醒了的人矿是痛苦的——如果他什么也不能改变。为了减少这痛苦,他只能糊涂,假装自己睡着。日复一日燃烧自己。所以,当你看到一片沉默的人矿,你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矿,其实是清醒的。直到某个特殊的时刻。

作者“观众阿景”在知乎上发表《“人矿”近于枯竭,无矿可挖的经济体将如何持续?》,随即被官方删除。文章写道,我们日常聊经济聊工业化都避不开“人口红利”这个话题,相较于“人矿”,“人口红利”一词的确显得避重就轻。尤其是“红利”二字的春秋笔法一度让打工人们搞不清楚,到底这利对我而言有何意义?“东亚奇迹”是被“人口红利”撑起来的,“红利”其实利在国家经济高增长,利在工业化进程推进的快。

文章认为,东亚地区人口结构偏年轻,劳动力相对过剩,人力这种资源就特别不值钱。成本一低,东亚国家在人力密集型的中下游产业链上就能卷过别人,就能维持高投资高收益。而国家靠人口赚到的收益转手用在工业化进程中,继续投资扩产。但可以投资硬件多盖厂房建大楼,却不能把收益投资到人力上——不能给员工加钱,不能买高社保,不能搞高福利。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低成本劳力的核心优势,继续在全球化进程中抢蛋糕。所以,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是人的劳动价值不断被工业化挖掘走,变成整个经济体的增长红利。

文章说,要持续保持“人矿”的低成本,首先是,社保劳动保障等公共福利肯定要持续处在低点,养老要靠个人。人矿贡献得100个价值里,工业经济拿走90个怎么可能再花出去给人矿接济?其次是把人类刚需生活用品价格抬高,比如说房子,把人矿那剩余的10个子,加上他们未来30年创造的价值一起拿过来。这“矿”就算被全方位发掘利用干净了。

文章最后说到,“人矿”这个词的发明,之所以引发了社会深度思考和高度情感共鸣不是没有底层原因的。对于过多劳动价值被拿走,个人未来财富被高房价透支,社会公共福利保障欠缺的不满和抗议已经在民间形成共识。这提醒我们,需要尽快推进分配改革计划,同时需要政府加大负债来改善公共支出,提高居民福利,不能再一味的通过刺激房地产给居民加杠杆来加剧财富结构畸形。不然其后果只会比韩国更差劲,生育率更低,深度老龄化更快,老无所依问题更严重。到时候所谓的“提振内需”、“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就是一句空话,整个社会将会陷入结构僵化和阶层固化的泥潭不可自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